![]() 日志正文
|
||
“畸形爱情”形成的必然性 ——品读郑科授的《乡村爱情》之二
(雷州)自强
郑科授的乡土爱情小说《乡村爱情》中的“爱情”,讲述的是发生在曾家村与牛家沟一对青年男女身上的情感故事,其中男主角是曾家村曾有丰,女主角是牛家沟吴春玲。在我看来这场爱情是非常令人惋惜的,因为它原本纯洁、清莹,但它的成长却遭受多方力量的干扰,就像天旱之年石板底下艰难生长的一棵小草,尽管这场爱情历尽苦难最终成长起来了,却也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爱情原有的美好、绚丽,即这场爱情全然已是“畸形爱情”。 惋惜之余我不禁思考起来,思绪引领我在小说中苦苦找寻关于“畸形的爱情如何形成”的答案,意外的是我发现这场“畸形爱情”的形成有其必然性。本文我将就“畸形爱情形成的必然性”作一解读,仅作抛砖引玉。 首先,这场“畸形爱情”的成长承受了巨大的“压力”。这种压力来自于曾家村和牛家沟“历史悠久”的恩恩怨怨,由于两村的斗争日积月累,自然形成了壁垒森严的村规戒律,严禁两村村民之间存在任何感情往来是其中最致命的一条。曾家村的曾有丰和牛家沟的吴春玲,尽管二人两情相悦、爱意绵绵,但他们却生在两个相互对立的村庄,这种对立似乎不共戴天。根据村规戒律,不管是谁胆敢与仇家通婚,一律被逐出“村籍”,视为大逆不道,这种惩罚对一个人身心所造成的伤害是极其残酷的。八年前曾家村曾有财的“曾吴结婚”事件就是活生生的教训,这个事件的结果直接导致曾有财本人被逐出曾家村“村籍”,他的父母、兄弟皆遭受乡邻指责、唾骂。如今曾有丰和吴春玲之间的爱情就更是难上加难,因为他们的交往无可避免地要遭受乡邻的指责、谩骂,在重压之下的感情交流只能在偷偷摸摸的朝朝暮暮,彼此不得不把对对方的爱严密埋藏,免让外人窥见,这种热烈的爱越是努力去埋藏就越等于摧残,将会直接导致爱情的不协调、不完美。因此,我认为这种“压力”是“畸形爱情”形成的“导火线”。 其次,这场“畸形爱情”的成长遭受了致命的“摩擦力”。我认为这种摩擦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。 一方面,我认为“摩擦力”来源于双方自身,主要表现为有丰和春玲两人之间的性格差异。春玲的性格表现为外向型,面对世俗敢于叛逆,而有丰的性格较为内向,甚或自卑,也较屈服于世俗。小说中至少有三处描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。其一,晚间大榕树下曾吴二人的约会现场,春玲对有丰说要他拉着自己的手走在村里给别人看,曾有丰立马就说怕别人说闲话。其二,春玲决定进城发展,渴望有丰和她一起进城,有丰犹豫不绝,怕父亲骂、怕见到哥哥、怕没有工作。其三,有丰意外得到父亲的进城许可后,通过聪聪把“决定进城”的信号传递给春玲,可自从听到他的哥哥在城里做了大官近期将要回乡里的消息后,就又在犹犹豫豫中改变了进城的主意,似是对吴春玲的一种欺骗。这种性格上的差异直接阻碍两个人感情的畅通交流,这种阻碍力就是我所说的“摩擦力”。 另一要方面,我认为“摩擦力”来自于双方的家庭。小说中至少有三处描写可以证明这一观点。其一,有丰送聪聪去学校报到的时候,春玲和有丰正在谈话,春玲的哥哥吴春华以校长找她有事为由支开春玲。其二,春玲的妈妈以进城嫁个好男人为由催促春玲赶快进城。其三,有丰和春玲之间的交往有丰的父亲是绝对反对的,稍有不慎无疑步入哥哥有财的后程。这种家庭干扰无疑也是阻碍二人爱情顺利发展的“摩擦力”。 无论来源于哪个方面的“摩擦力”都严重阻碍了两人之间的爱情顺利发展,这将会加速这场“畸形爱情”的形成。所以,我认为这种“摩擦力”是“畸形爱情”形成的“催化剂”。 再次,这场“畸形爱情”的成长遭受了外来“拉力”。我认为这种强大的外来“拉力”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。其一,自小与有丰“青梅竹马、两小无猜”的曾小兰横空出世,她对有丰的爱意似水流长而又来世凶猛,尤其是她对有丰的大胆追求(送食物事件),使有丰和春玲之间的爱情进退两难,这股来自小兰的“拉力”紧紧拉住了有丰感情的脚步。其二,春玲因初中同学吴瑞天的一张旧照片勾起一段朦胧的记忆,接踵而来的是瑞天的“重现江湖”以及他的真情告白,这股来自瑞天的“拉力”着实不小,虽然春玲没有接受瑞天的示爱,但也没有坚决反对。 由此看来,有丰和春玲所受到的两股“拉力”分量十足且方向相反,根据常识不难预测这场“爱情拔河比赛”的结果了,即曾吴二人的结合必须克服这两股强大的“拉力”,但这也是极其困难的。由于这两股强大的“爱情拉力”,顷刻间“畸形爱情”真正形成。所以,我认为这种外来的强大“拉力”是“畸形爱情”形成的“炸药包”。 综上所述,我认为有丰和春玲之间“畸形爱情”的形成是“压力”、“摩擦力”和“拉力”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因为两村恩怨“历史悠久”,双方家庭戒律已根深蒂固,二人性格早已定型,小兰对有丰的爱意由来已久,瑞天对春玲的好感也非一朝一夕。所以无论这场爱情多么坚贞,又无论二人多么能耐,这场“畸形爱情”是必定要形成的,因为无论来自哪一方向的哪一股力都早有伏笔,是必然绝非意外。 那么谁该为这场“畸形爱情”埋单呢?我认为有丰和春玲都是这场“畸形爱情”的受害者,他们无可奈何又无法逃避,因为“畸形爱情”的形成是必然的,并非谁对谁错的问题。错就错在他们生在不合适的时间、不合适的地点、不合适的家庭,然而这一腔幽怨却只能化为青烟袅袅,随风飘散、雨露天涯。
阅读(?)评论(0)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